曾经的家乡 学校放假的时候,孩子们一边放牲畜一边在田野里撒欢,偷果子吃,上树掏鸟窝,下河浮水摸鱼,采集一些土特产卖钱,买几毛钱的雪糕,跟着大人走亲戚逛庙会、赶大集。
每天黄昏炊烟缭绕,孩子们一时贪玩忘了回家,随后引来父母的叫骂声。春耕秋收时候赶牛拉车的吆喝声,人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,收获的庄稼和果实堆在每家每户门前、谷场、屋顶,整个村子充满了丰收的景象。
一年又一年,孩子大点的人家在农闲时开始翻修房子,娶媳妇做准备嘛!亲戚邻居相互帮工,有搬砖的,有和泥的,有做饭的,要忙上好一阵子。
我们是被计划出来的新一代 每月固定的日子,村里的大喇叭会喊:“全体育龄妇女注意了,还没有做检查的,赶紧过来做检查了啊。”一天会重复广播好几遍。当然了,其他事情也会大喇叭广播,比方说谁家孩子找不见了,听到广播赶紧回家。谁家杀猪了,要买猪肉的可以去看看。
逢年过节也是非常的有意思,扭秧歌、唱大戏、耍社火、露天放电影等等。
我想这是我们这代农村人普遍的记忆。那时候的乡村热闹,人们都过得差不多,忙碌而充实,重礼节轻攀比,重名誉而轻利义。
现在的家乡 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“春风”成长起来的,当这股风吹过农村大地,一些有门路的或者胆大能干的首先富起来了,有钱了,开始在城里买房,买了小轿车。
大城市的工厂对广大农村壮劳力开放了,城市的大学也扩招了,村里的孩子们,姑娘小伙子们开始先后进厂、上学、外出打工。 留下的是老人和小孩子居多。
山还是那些山,树还是那些树,只是山上多了些太阳能板,树间多了些发电大风车。
乡村之痛是离别之痛,难以割舍之痛。消失的年轻人是他们从农村消失了,转移到了城市基础服务行业,工厂,工地等。为实现我们“伟大民族复兴”添砖加瓦去了。
就这样吧不想说了,太多字你们也不愿意看。
从此,家乡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