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东吴人寿的现状有点让人忧心。背靠苏州国发集团,作为国内首家由地级市设立的寿险公司,东吴人寿曾有过高光时刻,但如今市场份额被逐渐稀释。在本土对手利安人寿和国联人寿的夹击下,这场“比武招亲”式的市场竞争打得异常激烈。截至目前,公司累计亏损已超19亿元,这场“比武”看起来胜算不大。9 n2 J/ l7 a$ Y9 ~9 {7 r; B
2 F! K$ G) a* l7 T3 L8 E根据东吴人寿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,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92.78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,但净利润却是-1.43亿元。回顾这家2012年成立的公司,按理说“七平八盈”的规律应该早已步入稳定发展阶段,但现实却是亏多盈少。
8 W. B) b9 ^6 G& c, N5 f" r5 F
5 a( K+ @9 v$ ^4 W `! @% J从2013年到2022年的数据看,公司保费收入从2.9亿元飙升至79.95亿元,增长可谓迅猛,但净利润却波动不定。特别是2023年净亏损17.8亿元,同比下降4453.66%。今年情况依旧不乐观,前三季度已经亏了1.43亿元。5 C% Y+ l+ E3 h, x3 P
/ e7 | S, a; B: R0 u" r: d- _2 s7 h
更雪上加霜的是,东吴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BBB类下调到BB类,意味着公司可能在财务管理上面临更大挑战。$ o2 W4 Y8 m9 l4 w) x- V; ]8 n8 D# i
: [3 o+ ~* i. ?4 b$ a
东吴人寿的业务很大程度依赖银保渠道。2022年,通过银行卖出的三款主打产品贡献了近七成的保费收入。然而,这些通过银保渠道销售的理财型保险产品退保率却居高不下,导致公司收入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大打折扣。- b' T% r t1 v: Z) f0 @
8 B( M! [$ r J& {虽然2024年三季度的综合退保率从去年的3.41%降到了1.59%,但这并不能掩盖业务结构单一的问题。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的弊端显而易见:产品以短期理财型为主,续期保费有限,难以形成稳定的长期现金流。一旦银行调整策略,公司可能面临严重的渠道问题。5 ~4 ~$ R) {9 D% ]$ L! H" n
$ N( r1 i! f& s* f/ C5 u& |4 e! c6 p N+ r现在的东吴人寿迎来了“赵钱配”的领导时代。董事长赵琨有着丰富的银行背景,总裁钱群则在合规管理方面经验十足。虽然他们在资产配置和资金管理上具备优势,但缺乏保险行业的实战经验。在应对市场快速变化或开发新产品时,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。. q5 \8 o* c0 ^- Q' A2 d
5 h) m d `7 ~3 o/ W% c东吴人寿的“内忧外患”让人不免为其未来捏把汗。亏损如何止住?产品结构能否多元化?银保渠道的风险如何化解?跨界领导是否能带来真正的破局之道?这些问题值得关注。
# h; ]( S$ {5 O( [! o4 Z ?' \6 P/ f, d
虽然背靠强大的股东背景,但东吴人寿依然需要更多创新和调整来应对市场挑战。接下来的路,或许比想象中更难走。8 e( d0 P1 [- Q: K* J- N
5 p" H- C; o1 D5 a! |2 Q* |7 e& ~
4 d: w2 m' B6 Y8 {" h# j; H* w+ a
: N, a+ m2 j& N; h' d: ~# L1 F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