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抑郁症是种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,表现包括持续的悲伤、焦虑、注意力变差、缺乏精力和对生活失去兴趣等等。科学家们早就知道,抑郁症不仅和环境有关,还涉及脑部的复杂变化,甚至和基因有关系。 : A4 d. p7 T$ B; H8 y% V
6 ]; [$ Y% U0 D& R5 x, a6 e
以前的研究已经找到了不少和抑郁症相关的基因,虽然单一基因不会直接导致抑郁症,但这些基因的“合力”可能是发病的关键。因此,找到这些基因对研发新药和治疗策略非常重要。不过,由于现有的数据主要来自欧洲白人患者,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。
4 k# c( _/ Q: a1 V3 \/ P6 F/ V
$ V. r3 j- b. ^# C, H: \1 f2025年1月14日,《细胞》(Cell)杂志发表了一项史上最大规模的抑郁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(GWAS)。这次研究覆盖了来自全球29个国家的60多万名抑郁症患者和400多万对照样本,包括欧洲、东亚、南亚、非洲、拉丁美洲等地的人群,最终发现了293个新的抑郁症相关基因位点。
# _. _2 H$ u8 Q& m' _9 i. L7 N% B; J& I& y
更有意思的是,其中有100个基因是因为纳入了不同人种样本才被发现的,这也说明不同人种的抑郁症基因存在差异。
& |: F" M1 d% I4 Y' \8 {8 z2 c, y8 J5 @) g5 ]
研究还发现,这些基因大多和神经细胞有关,特别是在掌管情绪的杏仁核和海马体的兴奋性神经元中。这意味着,尽管基因存在差异,但不同人种在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上可能有相似之处。 + q* c3 o. W4 S9 A
& P3 \+ U+ |, a: r4 D
值得一提的是,研究还发现了一些现有药物可能有重新利用的潜力,比如治疗慢性疼痛的普瑞巴林和治疗睡眠障碍的莫达非尼,或许未来可以用来治疗抑郁症。 % e9 K& A8 s% z, ]8 @/ d# D
7 l4 }5 {' [. u8 }5 f4 [这次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,不仅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抑郁症的遗传机制,也为研发新药指明了方向,未来或许能给更多患者带来希望。
' ` G) Y) g- Z( ~% G* H& {$ X6 ^' l6 D* ]6 h3 t
% y2 S& i5 l% N9 T3 L8 f C4 B& N" m0 R' t( x8 x" \& A1 l! Y
|
|